这个技法是使用很小的色点来进行绘画的一种方法,在整幅作品上这些色点紧密地排列但是不会重叠。它从印象派色彩分割的理念中演变而出,为乔治·修拉所倡导,他更乐意使用新印象主义这个术语来为此归类。修拉着迷于对色彩理论的研究。当时法国科学家谢弗勒和鲁德在研究光和色性质上发现,当颜色彼此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就会在观者的眼中产生混合。这个发现对修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光混合原理之后被用于彩色电视和彩色印刷(整幅作品由无数三原色的色点组成)。
修拉不仅仅用这种方式制造了颜色视觉上的第二、第三次混合,并且利用谢弗勒的另一个理论来证明当需要强调一个颜色的亮度时,只需要在旁边画上它的补色即可,反之亦然。相对于一些喜欢快速覆盖画面的艺术家来说,修拉的作品中使用的是非常有限制性的技法。保罗·西涅克、卡米耶·毕沙罗,还有亨利·埃德蒙·克洛斯一开始也热衷于此,但是他们很快就开始用更大的色点来代替小色点,所以他们的作品更注重于构图而不仅仅是光学理论和点彩效果。
油画:《歌舞声喧》,画家:乔治·修拉
在这幅作品中,分离的纯色点抑制了画面整体的色彩强度。这也许是因为脱色,后来人们注意到修拉同一时期作品的颜色在他完成作品后的不久就开始发暗。从画面微小的笔触就能看出这个方法是多么地缓慢并且费力,所以,之后的画家们在这个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但是点彩派在美术史上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油画:《庭院》,画家:皮特·格雷汉姆
这幅绚丽耀眼的作品是点彩派绘画的成功翻版。画家大胆地用纯度很高,没有混合过的颜色在画面上制造斑点,有一些光混合的效果,在远处红色和蓝色结合在一起,整体产生出一个紫色的效果。
油画:《多尔涅多的日落》,画家:亚瑟·麦德森
画面远处的小色点在前景中变得丰满并且模糊,从而构成了一种印象派的感觉。在笔触之间能够看见亮红的底色,从而增加了画面强烈的效果。画家避开所有深棕色、灰色和黑色,使用紫色、蓝色和绿色来组成阴影部分。
油画:《早餐》,画家:保罗·西涅克
油画:《伊利大教堂》,画家:亚瑟·麦德森
画面顶层主要是用笔通过相对干燥的颜料,在表层拖动这些颜料,让早先画上的颜色若隐若现。画家也使用了跟修拉点彩法很接近的方法,用较纯的颜色进行绘画,使得观众通过在一定距离欣赏作品时色产生光混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