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赏析

泰特美术馆收藏的透纳作品数量居世界之首。如果你没有看过那幅曾被英国人评为“世界十大名画之首”的《战斗的泰梅莱尔号》,但也许听说过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奖——英国特纳奖。这项欧洲最权威的视觉艺术奖,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纳命名的。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J.M.W. Turner)(1775—1851)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画家之一。他于18世纪末引领英国画坛,将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毫无疑问是时代的巨匠。泰特英国美术馆的馆长史蒂芬•德查先生(Stephen Deuchar)说作品大部分来自于透纳遗产收藏,皆为油画、水彩和纸上作品,包括《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穿越阿尔卑斯雪山》(1812)(Snow Storm: 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 1812)——特纳最精良的画作之一,以及《迦太基帝国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Carthaginian Empire)等。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

《自画像》(1799

透纳不喜欢让人给自己画像是出了名的。他知道,即便自己年轻的时候,许多同辈都认为他面相粗糙,与其富有诗意的作品大相径庭。这也让他对自己的肖像画感觉更加别扭了。所以,值得关注的倒是,他竟给自己画了这张肖像,这也是透纳为数不多的人物画之一。

这幅肖像表现了一个沉稳镇定的青年在黑暗的背景中自信地看着观众。画中透纳那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深陷额下,光线从上面直接射下,在他的眼部投下了浅浅的阴影。光也照亮了他的头发。这个精心梳理过的新潮发型很可能是透纳父亲的杰作,他父亲是一位理发师。透纳的着装也暗示了对于时尚的追求,如胸前领带就采用了当时极讲究的时尚打法。画中这些元素也许是受了约翰•奥佩差不多同一时间为他从前的合作者托马斯•格尔丁(1775~18020)所作的一幅肖像画的影响(现藏于伦敦的国家肖像博物馆)。两幅画几乎采用了同样的尺幅,而且都将对象放置在深色背景中以突出脸部的特征。

学者们推测,这幅画可能作于1799年,此时年仅24岁的他在1799年11月4日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候补会员(ARA)。另一种可能性是这幅画作于两年之后,即1802年2月10日(在27岁生日前不久)他正式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最年轻会员的时候。然而前一种可能性更大,而且与透纳从科芬园的家搬到哈利街住所的时间相吻合。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2

《海上渔夫》(1796)油画

这是透纳在皇家美术学院年展上展出的首幅油画作品。从1790年开始他就在此展出水彩画,这一年他展出了10幅水彩。就在展览前夕他刚刚过了21岁生日,虽然我们找不出他在此之前动手画过什么油画,但从这幅画上的技法和质量来看,这绝非是他首次尝试油画。

渔船所在的位置是威特岛,这是英国南部海岸线外护卫朴茨茅斯市的一个大岛(53-54号)。

透纳于1795年走访过该岛,画了大量关于海岸的速写和水彩画并收录于《威特岛速写集》,不过却没有哪幅速写能和这幅画完全对应。直到最近,人们一直以为,画面左侧的一系列白垩岩石就是此岛西端著名的尼德尔斯礁石群。然而,现在大家却认为,透纳画的是爱德华•戴斯早就画过的淡水湾里的礁石群。在皇家美术学院展览评论导读中,这幅画因其自然主义的特色而获赞誉:“船只在海面上自然漂浮、摇曳,水波荡漾,效果逼真。”其实,从光影的处理手法以及月光火光的交织来看,透纳是在刻意模仿诸如克劳德•约瑟夫•韦尔纳(Claude-Joseph Vernet ,1714–89)、德比的约瑟夫•莱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 ,1734–97) 和菲利普•雅克•德•卢泰尔堡(Philippe Jacques de Loutherbourg ,1740–1812) 这些前代艺术家的风格。那流畅的笔法和细腻画面也许尤其反映出了德•卢泰尔堡的大陆风景技法对他的影响。但是画面上已经出现了剧烈漩涡结构的迹象,这在其后来的作品,如《暴风雪——港口外的汽船》中,将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透纳首次展出油画,便有斩获——据说这幅画被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斯图尔特将军以10英镑买走。之后,透纳又在1797年,展出了雄心稍逊也许是更早创作的《月光,米尔班克习作》,但在皇家美术学院却没有售出。此时,正值英法交战时期,战争一直持续了20年。海岸和海洋对人民的生活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更加重要了。在这一背景下,透纳以早期的一系列重要的海景作品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海洋题材在他的全部油画作品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幅是作为对小维登的《风浪中离岸的荷兰船只》(1672,藏于俄亥俄托莱多博物馆)的回应,这幅画后来归布里奇瓦特公爵三世弗朗西斯•埃格顿 (1736–1803)所有,公爵还定制了透纳1801年的《风浪中的荷兰船只》作为配画。这幅画作于《海上渔夫》后仅仅五年,此时透纳还只是皇家美术学院的候补会员。美术学院院长本雅明•韦斯特以“伦勃朗之可想而不可为”来评价这幅画。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3

《暴风雪: 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于1812年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油画

这是透纳艺术生涯早期最具气势,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透纳从自己不完整的诗作《希望的谬误》里抽出几行,附在展览目录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引用自己的诗。

透纳在画面里营造出了一种大战在即的生动强烈的感觉,而他的诗则扩展了这幅画的含义,既反映过去也指涉未来。透纳配诗结尾的那句“小心卡普阿的欢乐呀!(Capua’s joy beware!)”,暗示了李维记述的历史:意大利高原的纸醉金迷削弱了士兵们的士气和体力,终于导致汉尼拔大军在意大利中部的溃败。透纳的这幅画揭示出奢糜生活的危害,可以说具有教化的含义。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透纳实现了一个世纪前市民人文学者,如夏夫兹伯里和雷诺兹爵士等作家,所描述的历史画的任务。他们当时试图建立一个画派来教化英国人避免奢华安逸,防止帝国走向衰落。

这幅画也影射了透纳同时代的拿破仑。透纳在1802年到巴黎旅行的时候看到过大卫的《拿破仑穿越圣伯纳德山隘》(1800年)一画,其中拿破仑被表现成了当代的汉尼拔。透纳创作此画之际,正值拿破仑进攻俄国。因此他的这幅画很可能影射了拿破仑入侵提洛尔人的阿尔卑斯领地事件。诗中的警句和画中的风暴,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象征或预示了迦太基野心注定失败的命运,也象征或预示了拿破仑统治的法国的野心注定失败的命运。同时,画面中云、风和雪交织形成的旋流也是透纳迄今对自然力量的最生动的自然主义的再现。以仔细观察的具体现象指导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同时又令其充满道德和历史含义,这便是透纳风景画最为特别的一点。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4

《格林尼治公园远眺伦敦》1809年在透纳画廊展出

19世纪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画家喜欢表现扩张发展中的首都的全景。透纳很少愿意去过问都市扩张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他似乎也和当时很多人一样,为伦敦对周边乡村的侵蚀感到担忧。这幅远景画是从格林尼治公园向西北方向眺望的景象,伦敦城的位置非常遥远,其主要标志就是圣保罗教堂的穹顶。多年之后,他又重新表现了这个题材。皇家庄园里和平栖息的鹿的身影,进一步缩小了城市的存在,因此画面给人的主要感觉是乡间一派祥和之感。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5

《迦太基帝国的衰落》展出于1817年油画,画布

这幅画完整的原名由51个英文单词组成,望之令人发怵:《迦太基帝国的衰落——罗马下定决心要颠覆其死敌,开出的条件,迦太基若不答应,便必须开战;如果答应,便是灭亡:这些疲惫无力而热望和平的迦太基人终于同意连武器和孩子都不要了。这幅画于1817年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

传说中的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建立者是泰尔王(King of Tyre)的女儿狄多女王。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埃涅伊德》中描写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逃到了这里并与她相爱的故事。当埃涅阿斯弃她而去,重新开始寻找新家园的时候,她绝望之下,在柴堆上自焚而亡。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6

为《班堡》所做习作 约1837年 水彩

1830年后,透纳不再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水彩作品。但他《英格兰与威尔士》系列中的许多作品,连同后来其它的作品,都是首先在非正式的“艺术研讨会”中亮相。这种研讨会多由有鉴赏力的收藏家们举办。有时,画商为了促销,也会举办这种研讨会。透纳后期最伟大的英国风景画曾在1837年绘画协会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中展示。这是一张大尺寸的水彩画,描绘的是诺森伯兰郡岸边的班堡废墟,其素材来自透纳40年前第一次北部之旅的写生纪录。由于该作一直为私人藏品,直到最近一直鲜为人知(此画于2007年12月5日索德比拍卖后,重新回到美国)。幸好,我们还有4张大幅习作,是透纳为了确定最终的铅笔轮廓而作,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最终定稿的水彩画所具有的冲击力和想象力。从展出的这幅习作可以看出,透纳在创作时已经基本想好了如何安排画面,纸上要画城堡的地方几乎留白,就等画好了掠过岸边的乌云,再在空白处加入暖色调。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7

《佩特沃斯湖落日》 约1828年 水粉

在1827年间,透纳与埃格雷蒙特勋爵重修旧好。埃格雷蒙特勋爵是透纳早期油画作品最重要的收藏者之一。那年秋天,透纳应邀来到埃格雷蒙特勋爵的佩特沃斯宅邸,位于伦敦以南的苏塞克斯。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创作出其著名的水粉画系列,充分反映了这座豪宅中的安逸生活及丰富收藏。埃格雷蒙特勋爵总是殷勤慷慨地招待艺术家们,对于需要资助的艺术家如威廉•布雷克以及本杰明•罗伯特•海顿等的支持总是不遗余力。

从这幅习作,可以看出透纳如何将他1820年代的水彩画实验经验应用到了油画创作上。画布以接近于纸色的白色打底,透纳只是在上面涂以大面积的色彩,以暗示他要表达的景物。其效果就像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许多“色彩开端”的效果那样。除了光辉万丈的落霞外,几乎没有任何特别描绘的景物。而埃格雷蒙特勋爵要求的却是充满丰富多变的笔触,并且前景中要画有牡鹿和天鹅,表现出勃勃生气。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8

《哈洛德的朝圣——意大利》 1832年展出 油画,画布

《恰尔德•哈洛德游记》强烈地吸引了透纳,诗中描绘的旅行和风光勾起了透纳自己的旅行记忆。此后,他展出过6幅油画,均附有引自该诗的诗句。不过,透纳并没有特意去画该诗第4篇中所描绘的内容,而是描绘了一种理想化的意大利风光。这一全景式的画面囊括了透纳在两次的旅行中所看到的、在速写中所记录下来的许多景象,包括台伯河、罗马平原、纳尼的桥、克里图姆努斯神庙,以及著名的蒂沃利的远景。他还以自己的旅行印象和速写为素材,为塞缪尔•罗杰斯的诗《意大利》(1830年版)作插图,这也成了他最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9

《雾中的伦敦》 水彩

19世纪初的欧洲风景画坛是属于英国的,在这里一时瑜亮地出现了两位世界级重量的画家–康斯泰布尔和透纳。前者是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妙手,而后者却在表现瑰玮宏奇的自然威力面前发散了他无与伦比的创作才能。在他悠长的一生里,不断地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漫游,进行观察和写生。这幅《雾中的伦敦》寥寥数笔,就把大本钟和格林威治天文台在雾中朦胧印象描绘了出来,使久居伦敦的人一看就非常熟悉。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0

《远景》 水彩

透纳的这幅写生作品具有后时代的超前意识,这也是他生前毁誉参半的根本原因,他打破了当时水彩画透明写实的风格,他的水彩既有油画效果又有虚实,被当时的画坛所不容,却对后来的水彩画影响巨大。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1

《暴风雨》水彩

这幅绘就自然现象—海上暴风雨的作品,你的视线和内心被旋转的色块纠结着,感觉自己就在暴风雨的中心被狂风卷积的浪头拍打。透纳完全摈弃了当时那种远景构图的做法,而是让大自然的风浪沾满了整个画面,使得作品的冲击力达到了高潮。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2

《港湾》油画

该幅作品选取了透纳在旅途中的一幅素描而画成。这是一个海港的早晨,阳光刚刚脱影而出,在河上划射出亮黄的倒影,旁边富人别墅精美的浮雕坐落在河旁,几个晨起的人们在河边上做事,一切都是如此的宁静和美好。画家用几乎细致入微的观察把这个海港的一角表现了出来,尤其是远方的云彩和光线更是温暖微醺。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3

《燃烧的古堡》水彩

27岁,透纳便去欧洲大陆游历去了,他性格中豪放不羁的秉性被壮阔的景色充分激励出来。他感受到了天空、云影、水波这一系列在古老的英伦大陆上感受不到的豁达之美,性格中的另一种出奇的异禀–耐性便显现了出来,他长久地在这水的古都流连,观察每一种不同的天气下,流波、涟漪、浪花的变化,并把它们留到了自己的画里。这幅作品是透纳旅途中遇到的一次火灾,他在河的对岸看了很久,观察火势如何借助风把天空和河水渲染的分外狂烈。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4

《古罗马》水彩

透纳一生前后有四次意大利之行,几乎走遍了这个国家。1819年赴罗马停留两个月中就画了1500张速写,有时还在这些速写上注明颜色,例如“土壤呈浅红色、灰绿色、近影紫色,大海是蓝色,阳光下薄雾和煦,叶簇明丽,阴暗处呈宁静的灰色”等等。1828年再度赴罗马又住了两个月,因此他对罗马这座艺术之都十分留念,这幅《古罗马》就是在这个生活经历体验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朦胧虚幻的画面中隐现出古罗马城的雄姿,庄严神圣不减当年,形象塑造既抽象又具象,既写实又加入自己的想像,画出了画家对古罗马无限的崇敬。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5

《格里松山的雪崩》水彩

这是一幅惊险的画面,雪崩从天而降,势不可挡。构图呈翻腾向上趋势,造成剧烈的运动感。前景是棵倾斜的被折断了的大树根,更增加了险境气氛。画面的中心为明亮的雪崩,在前后浓重色调衬托下显得鲜明突出,急速的笔触使崩塌下来的雪块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画家表现了大自然运动的生命和壮丽。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6

《卡利古拉的宫殿和桥梁》 水彩

在透纳的艺术历程中,荷兰画圣伦勃朗的艺术曾给他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特别赞赏伦勃朗以魔术般的光线使最普通的景物焕然一新的技巧,他曾说:“他描绘拂晓这个在晨曦与露水闪光之间的一转瞬,色彩无与伦比,并且薄如纱帐,叫人一看就会入迷,似乎无须透过色层去寻找形体了。”这是一幅描绘笼罩薄雾的清晨景色,画家以简略的笔触、单纯的色调描绘了对自然景色的一种感觉,再现了感觉到的一种气氛,画中充满光与空气,这就是透纳所探求的画境。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7

《奴隶船》 水彩

透纳的一位朋友给他读一本关于贩卖奴隶的书,书中描绘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掠夺贩卖奴隶的黑幕。画家用形象揭露了这个罪恶。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衬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飘浮物,死鱼和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运奴隶的船已逐渐远去。但是透纳在画中所特意强调的是阳光与水汽,画家对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现有特殊偏爱。他想从中感悟某种自然的真谛,即光和色的变化奥妙。在这幅画中画家有意将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他所表达的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红和紫色交织成这幅画的色彩交响,画家同时代的评论家罗斯金在谈到透纳的风景画时曾说:“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应选择的就是这幅《奴隶船》。”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8

《商船遇难》 油画

透纳不喜欢描绘静态物体,他喜欢用前人未曾用过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紧张和沉重的画面气氛。为了创造这些人们无法目睹,或者目睹后又无法表现的某些震撼人心的场面,他都设法去亲自观察体验,尔后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他在这幅《商船遇难》中描绘了海难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透纳描绘海上风景最完美的一幅。画家在这狂风大作之夜正在“水精号”轮船上,这艘船是从加维奇开出来的。画家自己说:“我画它并不是为了让人理解它,我只不过是想表现与此情景相似的现象。我曾请求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去进行观察,被绑了四个小时,我本来不指望能保住性命,但是,假如我还活着的话,我有责任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描绘出来。”画中的惊涛骇浪似张着大口的恶魔,将要吞食一切,可怜的人类在大自然的暴怒下,顽强不屈地挣扎着,这是一个英勇悲壮的场面。画家用充满激情、狂放的笔触挥洒画面。人物虽然显得渺小,但动态十分鲜明,他们奋不顾身地与风暴进行殊死搏斗。这是一幅情景交融、光色迷离的描绘悲壮境界的杰作。

英国水彩之父Turner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作品 - 水彩迷19

《月光下的煤港》 水彩

如果说法国画家莫奈画过《印象·日出》,那么1835年英国画家透纳画的这幅《月光下的煤港》,可称之为《印象·月出》,它们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透纳本人在印象主义产生前30多年就曾说过,他的绘画是他的视觉经验的准确体现。他还对一位学画的人说过:“你应当画你的印象。”所以透纳的画就是凭他自己对大自然直接观察描绘出来的,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受。画家凭感觉和印象作画,是绘画观念和画法的一次突破。

水彩画

爱水彩,爱生活!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